假药涉及的刑法条款是哪些?
1. 《刑法》第141条:该条明确规定了生产、销售假药罪。行为人明知是假药而进行生产或者销售,或者以不合格的药品冒充合格药品,即构成此罪。其中,“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该条对犯罪主体没有特殊限制,任何自然人、单位均可成为犯罪主体。对于构成此罪的行为人,法律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刑法》第150条:此条为单位犯罪的规定。如果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系由单位组织实施,除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141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外,还将对单位判处罚金。这意味着,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实施了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都将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 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对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具体认定、量刑标准、从重处罚情形等进行了细化规定。例如,明确了“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具体情形,以及对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生产、销售假药行为的从重处罚原则等。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1条、第150条。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打击假药涉及哪些法律法规?
打击假药行为涉及到我国多部法律法规,涵盖了刑事、行政和民事等多个法律领域,旨在对制造、销售假药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保护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药品市场秩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1. 刑事责任:假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触犯刑法,构成犯罪。对于制售假药的行为,我国法律将其规定为严重犯罪,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2. 行政责任:除了刑事责任外,制售假药行为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行政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以及行政许可吊销等。
3. 民事责任:受害者因使用假药导致人身、财产损害的,有权向制售假药者主张侵权赔偿责任。
【引用法条】
一、刑事回答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该法第141条规定了“生产、销售假药罪”,对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行政回答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该法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进行了严格规范,对制售假药的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如第116条至第120条明确了对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等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措施,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件、从业禁止等。
2.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进一步细化了对药品流通环节中制售假药行为的监管与处罚,如第31条明确规定,销售假药的,将被处以没收违法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民事回答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根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相关规定,如第1165条,假药制售者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害者可以据此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制售假药者赔偿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打击假药行为主要依据我国《刑法》、《药品管理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以及《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民事责任的追究,形成对假药行为的全方位、多层次打击,以有效保护公众用药安全,维护药品市场秩序。
生产、销售假药行为在我国刑法中主要涉及《刑法》第141条和第150条。此类犯罪不仅侵犯了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制度,更严重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国刑法对此类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无论个人还是单位,一旦触犯上述刑法条款,都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社会各界应严格遵守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确保药品质量,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